beat365在线体育 - 正规beat365体育(唯一)官网

学习路上

【学"习"】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世界经济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

审核:   编辑: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06-16   点击率:

当今世界,一方面是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另一方面是地区冲突不断,贫富两极分化严重,恐怖主义、难民问题突出,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对这些问题应该怎么看、怎么办?从去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利马峰会到今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富有远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深刻回答,为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份完整系统的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愿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球治理、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的中国愿景。它顺应时代潮流,充分体现和衷共济的责任担当和兼济天下的世界情怀,为增进人类福祉、维护世界和平指明了前进方向。

20世纪上半叶,遭受两次世界大战劫难的人类最迫切的愿望是缔造和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最强劲的呼声是实现民族独立。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可以说,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我们要顺应人民的呼声,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近代以来,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在国家关系演变中形成了一系列公认原则,如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各国之间平等和主权原则,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基本原则,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0年前联合国大会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等。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的应有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人类的命运应由全世界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事务应由各国人民共同治理,世界安全应由世界各国共同维护,国际规则应由世界各国共同制定,发展成果应由各国人民共同分享,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全世界人民的强烈呼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民族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区域共同体的发展和升华。它着眼于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着眼于推动建立新的文明秩序,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国家视野,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

坚持合作共赢的中国理念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利益,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但是,其他国家也有发展的权利,也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每个国家都应以更加开阔的视野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不能损害别国利益。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理念,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带头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强调彼此之间要义利兼顾、风雨同舟、命运共担。合作共赢的理念超越了种族、文化、国家和意识形态的界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思考人类未来的发展前景提供了全新视角、给出了理性可行的方案。合作共赢理念向全世界昭告: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下大力气推进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全球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合作共赢理念是应对逆全球化的良方,也是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的行动指南。

在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想人为地切断各国之间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人员流,是不可能的;想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的小湖泊、小河流,是违背时代潮流的。经济全球化让地球村越来越小,社会信息化让世界越来越平。不同国家和地区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过时的零和游戏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赢者通吃。历史昭示人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合作共赢的中国理念,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髓,并将其内化为新的价值观念,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彰显了大境界和大情怀。

弘扬改革创新的中国精神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增长动力不足。因此,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怎样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习近平同志给出的答案是改革和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以往历次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我们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坚持通过改革开放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勇于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一系列改革创新实践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走出贫困提供了鲜活的中国经验。中国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引领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构建开放型、创新型经济发展新体制;以业态创新为重点,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产业和贸易业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促进本国新动能发展壮大的同时,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劲的创新动力。

2017年初,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创新发展理念,超越财政刺激多一点还是货币宽松多一点的争论,树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思路。我们要创新政策手段,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增长创造空间、增加后劲。我们要创新增长方式,把握好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带来的机遇,既应对好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挑战,也化解掉信息化、自动化等给就业带来的冲击,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过程中注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让各国人民重拾信心和希望。丰富的中国实践提供中国经验,成功的中国道路孕育中国精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着眼人类整体发展、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为世界发展提供的重要方案,蕴涵着中国发展成功的宝贵经验,彰显了改革创新的中国精神。

倡导开放包容的中国风范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历史反复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扩张、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而是人民的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中国不寻求一枝独秀或一家独大,而是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中国越发展,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一个日益繁荣强大的中国出现在世界面前,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致力于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今后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对外帮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意以自己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作出贡献。中国人民深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艰辛,对各国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都加以点赞,希望他们的日子都越来越好,不会犯“红眼病”,不会抱怨别人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了好处。中国将继续奉行开放包容的政策,将自身的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也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所呈现的大国风范,受到众多国家的高度赞誉。

改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

全球治理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来规范各个国家的行为,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的,它既有合理性和正当性的一面,也存在不完善、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现有国际秩序维护者、改革者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顾全大局、勇于担当,兼顾国情和世情,努力找到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的“最大公约数”。中国从理论层面深化对全球治理的认识,阐释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从实践层面将全球治理作为参与多边外交的重要议题,拿出中国方案,展示中国智慧。

中国以天下为公的胸襟,将自身利益与世界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推动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和进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变革,保持既有理又有礼的大国风度,塑造了温和自信的国际形象。例如,生态危机是全球性问题。中国主张人类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再如,中国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支持建立开放、包容、透明、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系,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以融入现有国际秩序为基础,积极推进全球治理改革完善。中国对全球治理的积极态度,有助于世界各国明确方向、凝聚共识、增强信心。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实践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致力于实现中国与相关国家发展的对接联通,努力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阻力的国际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向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新时期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大倡议,是追求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目标的具体实践。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涵和举措是互联互通。如果将“一带一路”建设比喻为世界经济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这两只翅膀的血脉和经络。“一带一路”建设所要实现的互联互通,不仅仅是修路架桥或平面化、单线条的联通,而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协同推进。这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也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开放包容的大系统。

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建设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目的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因为中国深知,那种你多我少、你输我赢的旧思维不利于维护和发展世界人民的整体利益。中国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正如习近平主席今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的:“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所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15日 07 版)

beat365在线体育 - 正规beat365体育(唯一)官网

服务导航
学工系统 多方评价 收费系统 信息公开 自评报告 办公系统 智慧树 图书馆 职教云(新版) 职教云 成绩查询 录取查询 全景校园 办事大厅
专题导航